权威发布|济宁市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6月26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李明涛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市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王 栋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
市财政绩效评价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肖善良 市财政绩效评价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冯成利 汶上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主持人
马 文 市政府新闻办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财政局全面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2023年省对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位列全省第1名,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聚焦“三个重点”,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效能。
一是将县级作为全年工作的“主战场”,成立6个调研组,由局班子成员分头联系包保县市区,推动县级绩效管理改革“最后一公里”全线贯通。
二是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调整完善市直部门和县市区预算绩效管理考核指标,更加突出工作质量和成效,引导各级科学规范开展绩效工作。
三是守好绩效管理“生命线”,将结果应用作为绩效管理的“生命线”,敢于动真碰硬,市级对4个新增政策项目开展财政事前绩效评估,压减预算资金4.4亿元;开展重点评价19项,涵盖“四本预算”和部门整体支出、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政府债务项目等七大领域,整合或压减预算5436万元,完善政策2项,改进管理71项。
第二个方面,实施“三项改革”,激发预算绩效管理潜能。
一是实施成本绩效管理改革。将成本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管理全过程,建立“项目入库分析成本、预算编制细化成本、预算审核核定成本、预算执行控制成本、预算完成评价成本”管理闭环,《山东改革》《中国财经报》等刊文报道了我市成本绩效管理改革经验。
二是深化部门整体绩效管理改革。选择30个市级预算部门开展整体评价,优化部门整体绩效评价体系,实现部门整体绩效指标标准、评价方法、实施模式和结果应用“四个统一”。
三是创新政府绩效管理改革。在全省率先创设县域财政运行“健康指数”,建立了“共性+个性、固定+灵活”的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新模式,推动预算管理由“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相关做法得到了山东省财政厅、财政部监督评价局的肯定。
第三个方面,夯实“三个支撑”,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动能。
一是强化基础管理。建立完善市级“1+2+24”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1”是市委市政府印发的1个实施意见;“2”是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横向面对市级部门单位、纵向针对转移支付资金的2个配套办法;“24”是市财政局研究出台的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24个制度办法及操作规程。抓紧抓实绩效管理“龙头”,修订完善市级绩效指标标准体系,涵盖绩效指标1489个;对1419个绩效目标和1481个绩效自评,开展多轮规范性、实质性审核,全面提升工作质量。
二是凝聚管理合力。加强与市直部门的协同联动,完善人大、财政、审计协同工作机制,联合推动绩效管理重点工作开展。
三是全面公开信息。在济宁市预决算公开平台和预算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开市级项目支出绩效目标1239个、预算资金208.6亿元;公开绩效自评结果1468个、预算资金192亿元,主动接受监督,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尤其是在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向管理要效益、要财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财政部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由“树立理念、搭建框架、拓围扩面”,向“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提质增效”转变的改革思路,以创新的举措、扎实的工作,纵深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在这里,衷心希望社会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济宁财政工作,让绩效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绩效管理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诸多创新和突破,在财政运行“健康指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 栋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
市财政绩效评价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财政部门要对下级政府财政运行情况实施综合绩效评价。近年来,我市持续创新开展这项工作,2021年,成功入选“山东省县级财政运行评价”2个试点市之一,创新实施了市县乡三级评价,在全国属首例,得到财政部刊文报道;2022年,省财政厅组织开展“省对下财政运行评价试点”,我市再次成功入选全省2个试点市之一;202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设立县域财政运行“健康指数”,蹚出了一条财政运行评价的“济宁路径”。
一是坚持统筹谋划,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改革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分解任务,市县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有力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创设“健康指数”。构建了涵盖“收入—支出—可持续性—债务—基本公共服务”5个维度、25个具体指数的“健康指数”体系,多维度、多层次、广跨度地收集8千余项数据,研发数据分析模型,逐步形成“数据采集—自动测算—生成指数”的高效数据处理模式。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结果运用。对评价结果“一对一”反馈县市区,并提出解决思路和合理化建议,促使县级财政部门有针对性地“补短板、提质效”,有效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济宁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请介绍一下经验做法。
肖善良
市财政绩效评价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举措,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机制、体系高度融合,是新时代以预算管理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我市自2023年全面启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省级试点以来,牢固树立成本与效益并重理念,以全面实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为突破口,通过压实责任、明确要求、示范引领,以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激发财政高质量发展活力。一方面,着力扩大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覆盖范围。市级2024年已覆盖所有部门单位,县级至少覆盖 30%以上的部门单位。另一方面,着力健全成本预算绩效评价标准。积极打造分行业、分领域、分类分档的项目支出标准库,形成包括市级通用支出标准、行业定额标准,以及预算部门支出标准三个层次的整体支出标准体系。市级选取20个项目开展了成本效益分析,涉及资金4.4亿元,制定了28项成本定额标准和财政支出标准,有力促进了财政支出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了财政资金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试点先行、探索引路、全面推开的原则,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坚持事前测算成本、事中控制成本、事后分析成本,打造成本管理闭环,推动财政资金节本增效。
汶上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方面成效明显,请介绍一下相关经验做法。
冯成利
汶上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为做好财政重点评价工作,汶上县财政局始终坚持在评价起点做功课、在评价过程下功夫、在评价终点强应用,切实推进财政重点评价工作落实、落细。
一是精心遴选评价项目,把准评价方向。以评价目标明确、有的放矢、结果有用为标准确定年度重点评价项目,2023年对16个“社会关注度高、关系重点民生”的项目开展了财政重点评价,覆盖了四本预算并延伸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等重点领域,涉及资金7.6亿元。
二是规范重点评价过程,提升评价效率。全流程跟踪,全过程参与重点绩效评价项目现场调研、内部审定会等环节,对指标体系、评价报告进行审核并现场面对面反馈意见,把控评价报告质量,切实保障绩效评价工作的专业性,提升重点评价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是强化评价结果运用,突出评价质效。通过实施财政重点评价,梳理问题46个,提出意见建议52条,调整和压减预算871万元、完善政策4个,有力推动财政重点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改进管理等深度融合,与预算编制、指标调整等实质性挂钩,从根本上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资金使用效益。